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据此来判断火柴是否会被点燃.

    (3)利用公式s=vt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玻璃板不竖直,像的底部不在桌面上,所以怎么移动都不会与另一蜡烛重合.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对比,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3)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会聚,B蜡烛也并不是真的在燃烧,因此,火柴不可能被点燃;

    (4)由v=[s/t]可得,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5cm/s×2s=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10cm+5cm=15cm,

    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15cm+15cm=30cm,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玻璃板如果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故答案为:(1)找到像的位置;2;(2)较暗;(3)不可能;(4)30;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值得我们关注.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