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次校级公开课,课题是《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课前我对制取氧气的几个实验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试做,可是在演示双氧水分解制取氧这个实验时,学生一个出乎意料的提问让我的课堂出现了意外,我只能临时改变教学预设,顺着学生的思路向下走,没想到这竟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x0d在介绍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背景、装置等之后,我在上面开始演示实验.锥形瓶里装入了二氧化锰和水,然后往分液漏斗里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打开分液漏斗,气体产生,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学生也都在认真地看着,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学生举起手,提出问题:既然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那为什么要在二氧化锰中加水呢?我听了也一愣:“是呀,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是按照书本和教参的指导去做的,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学生的疑问确实有道理啊.我马上看了一眼过氧化氢的浓度是30%,心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水是否有稀释过氧化氢以控制反应速度之用?但是否正确我也没有把握.于是我就直接告诉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是有一些想法而已,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看看在二氧化锰中加水这个步骤是否有必要?如果没有必要,我们下次可以改进这个实验.学生于是对于水的作用进行了各种猜测,主要有:“不加水是不是不能反应?”“这个反应可能会放出大量的热,用水可以降温?”同时也提出了“加水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等.对学生的猜测归类整理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检验假设的方案,即另设一个对照组,其他方面都一致,仅锥形瓶内只放干燥的二氧化锰粉末,不放水.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当场检验已经来不及了,我就让刚才提出问题的学生和另外几个组的组长课后去实验室完成实验检验过程.x0d课后,几个学生和我一起在实验室按照他们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对比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滴下几滴过氧化氢溶液后发现,加水的那一套装置内反应平稳,不加水的装置内反应过于剧烈,产生的气体甚至把二氧化锰粉末都冲进了导管,整个烧瓶内像被黑烟笼罩一样.摸摸烧瓶外壁,加水的那个略感温和,而不加水的烧瓶底部则非常烫手.通过实验分析,学生得出了结论:即在这个实验中,加水并不是多余的,它有稀释过氧化氢浓度以控制反应速度,降温和防止二氧化锰粉末冲入导管、堵塞导管之用.x0d笔者认为,对自己的不足,教师没有必要隐瞒或回避,而应该为学生创设条件,和学生一起积极地探究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发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有教师担心会因此而失去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我却觉得完全不会有这种可能.我的体会是在和学生的一起努力中,教师和学生的心反而走得更近,更没有距离.x0d※本文作者工作单位系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