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二中-----罗倩敏
一是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要了解清楚和到位,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足够信心.
二是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三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三是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是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为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要培养学生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总之,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沿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不断地研究学生的思维个性与班集体个性差异,从中找到适合全班的教法,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地注重教学反思,找学生交流、交谈,多听取学生的反映,更多地注意自己教学上的败笔,还是那句话:只有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才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