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一次听课中有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介绍完中位线的概念后,布置了一个操作探究活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学生回答说:“我昨天预习了,书上这么说的.”
你太聪明了,坐下!
后面的教学是在沉闷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操作完成后再也不敢举手发言了.
在课堂上,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着不同生活经历、有自己的想法,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的生命体,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差异,课堂才是充满变化、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不能及时正确处理课堂的生成,那么其课堂效果将很难保证是高效的.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对学生直接说出中位线的性质很是不满,因为这样一来教师后面设计好的精彩探索活动就没有必要再进行了,碰上这样的意外,教师采取了生硬的处理方式,让其他学生继续探索,但此时教师的不满情绪和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使得全班同学失去了探索的兴趣和发言的勇气.教师如果换一种方式,先表扬发言学生“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学生,我相信你还是个爱思考的学生!然后让他和大家一道埃手操作、探索、验证中位线为什么会具有这们的性质,课堂效果应该更好.
生成从性质角度来说,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效果角度来说有有效的一面,也有无效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