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由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 1938年)首先提出.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特点:土壤圈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上面或里面有生物栖息.土壤圈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之一,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土壤圈的平均厚度为5m,面积约为1.3×108km2,相当于陆地总面积减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占有的面积.研究意义:旨在从地球表层系统的角度,研究土壤圈的结构、成因和演化规律,以达到了解土壤圈的内在功能,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人类与环境的影响的目的.土壤是岩石圈顶部经过漫长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物理风化的本质是将地表整块岩石物理分解成大量小碎屑的过程;化学风化则改变了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面貌,其中地表(地下)水和大气中氧、二氧化碳的作用最为重要,使造岩矿物分解,形成以粘土矿物为主的松散物质,即通常所说的风化壳.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意义更为关键.生物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新陈代谢和生物死亡后生物降解作用实现的.生物腐烂形成腐殖质,增加了N、P、K和碳水化合物等养分,使风化壳最终形成土壤.壤圈与岩石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后在其他各种条件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土壤圈是一层被覆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一般都是从土壤获取.同时,土壤还是支撑植物生长的基底.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也可以说:“土之不存,树将焉附?”所以,土壤与植物是息息相关的.当然,土壤圈并不是专为植物生长而设的.由于它位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换地带,是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枢纽,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有净化、降解、消纳各种污染物的功能:大气圈的污染物可降落到土壤中,水圈的污染物通过灌溉也能进入土壤.但是土壤圈的这种功能是有限的,如果污染超过了它能容纳的限度,土壤也会通过其他途径释放污染物,如: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水使水圈受污染,或者通过空气交换将污染物扩散到大气圈;生长在土壤之上的植物吸收了被污染的土壤中的养分,其生长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我们人类也生活在土地上,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脚踏实地”开始的,我们的生存也离不开土地滋养的植物.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土壤的重要性,珍惜我们脚下的土壤,否则,可真要“土之不存,人将焉附”了.
15、土壤圈是如何形成的?简述土壤在地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