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Ⅰ.②滴定管精确度为0.01ml,依据溶液的性质选择滴定管类型;
⑤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必须是比较一定时间之内的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或其它量的变化
Ⅱ.(1)依据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选择合适的仪器;
(2)要准确测量气体体积必须保持量筒内外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等,因此在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之前,应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再调节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
(3)读数时要保持左右气体压强相等,以减少误差,可以向下移动量筒;
(4)根据镁与铜易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干扰实验测定解答;
(5)分析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的影响,依据C=[n/V]分析溶液浓度误差.
Ⅰ.②:题中要求量取酸的体积10.00 mL较精确,应选酸式滴定管;
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⑤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必须是比较一定时间之内的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或其它量的变化;
故答案为:反应所需时间;
Ⅱ.(1)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酸式滴定管;
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因为排出的气体是需要用排出的水的体积衡量的,而反应前后的量筒温度是不同的,因此,反应终止应该先停止加热,待体系恢复到室温时,才取出导管.这一步操作跟通常的实验不同,所以停止加热时导管的出口要高于量筒内的液面,此时即使不取出导管而停止加热,也不会造成水的倒吸;停止加热、回到室温后,将量筒下移以调节量筒内的液面与水槽一致,此时量筒内气体压强也为大气压,读数才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使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②①③;
(3)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若丙中液面高于乙中液面,使乙、丙中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向下移动量筒;
故答案为:下移丙;
(4)镁与铜易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干扰实验测定,所以铜丝不与酸接触,
故答案为:防止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干扰实验测定;
(5)①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①正确;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故②错误;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故③正确;
④干净的容量瓶未经干燥就用于配制溶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的浓度不变,故④错误;
故选:①③.
点评:
本题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考点点评: 本题为实验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熟悉配置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排液法量取气体体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