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大)通过实验步骤可以发现,我们就是验证淀粉的消化,所以提出的问题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8什么变化.
(2)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q清水和大号试管形成对照.
(3)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大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
(4)大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5)设置4号试管是多此一举,因为大号试管和3号试管已形成8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况且4号试管的设置若与大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会出现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
(他)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是化学性消化;因此口腔对食物既能进行物理性消化,又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7)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体温下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
(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8.
故答案为:
(大)淀粉在口腔中发生8什么变化?(2)2mq清水(或等量清水);对照
(3)大和3(4)大;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5)无(他)物理;化学
(7)37℃接近人的口腔温度,适于酶活性的正常发挥 (人)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消化成8麦芽糖)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考点点评: 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