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经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的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小题2: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小题3:(1)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2)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小题4: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而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澈的自我关照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词意的理解能力,注意题目要求,结合文章旨意来回答。“午”应当表示时间,应当先明确表示什么特定意义的时间,这可能只是表面意义,而后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挖掘词语的含义,会发现“午”还指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文中应当是指荷花走向寥落、将谢未谢的时候,依据作者此时对荷花的感悟,可找到答案。
理解文学作品中关键词的含义,要注意弄清词语的表面意思与寓意,要由浅入深,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去揣摩。本题中要求谈谈“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先明确“午”是指赏荷的时间,而暗指荷的一种生命状态,最后联系我对此时荷的感悟,由浅入深。
小题2:本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及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要求概括段意,必须先了解文段的大意,理解时要抓住关键词,如“诚心”“紧张”等词语,是在表达观荷的一种心理状态,“再”表明是第二次,归纳这些信息,可得出答案。理解文段的作用时先看文段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文段所讲的内容去理解。
概括段意要明确陈述对象或问题,而后抓住关键词揣摩信息,最后整合。本段主要讲述我赏荷,从关键词“诚心”“紧张”“再”等词语可以了解是在讲观荷的心理,而且是第二次观赏,整合这些信息,问题迎刃而解。理解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先看结构,本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后还可以结合段意与文章主旨,挖掘内在的联系。
小题3:本题考查捕捉并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应注意全面准确。概述荷之美,应先考虑荷所表现出来的美态,即形象美,如“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亭亭玉立”等,而后捕捉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神韵,如“伟岸、挺拔”“ 安静温柔”等,从形象与神韵这两个方面概括这些信息,将分散在各段落中的信息整合。
概括文中的信息,有时常常会出现疏漏,造成不全面,问题在于不够细致,有时只注意了表面,而忽略了内涵,比如在本题中,有些同学只注意了荷的形象美,而丢掉了荷花的内在气质,在针对问题捕捉信息时要注意表面,更要关注深层的内涵。
小题4:本题考查揣摩作者思绪变化的能力。作者的思绪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从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第二次观荷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解除了以前的困惑,这种困惑又是什么呢?就是“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答案应当包括观荷的两次过程,以及作者的感悟,感悟就是“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
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一定要确定情感变化前后各是怎样的,而后探究变化的过程。有第一次观荷可知,作者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但有些疑惑。第二次观荷时,作者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情感发生了变化。变化过程的要害在于荷花的孤寂与我的孤寂对照中,生命的澄澈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