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是”有以下义项:
一、作形容词,意思是“对的”、“正确的”.例如: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清· 林觉民《与妻书》
二、作代词,意思是“这”.例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三、作动词.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 表示肯定判断.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四、作名词,意思是“国务”.例如:
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五、作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