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咏史怀古诗作中,“明妃出塞”题材的诗作俯拾皆是,其间的精彩之作,蔚然大观,实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我们列举几首昭君题材诗歌,请同学们按照适当标准对下列诗歌进行分类.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出自昭君墓碑文)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莫止《昭君曲》
(边境民族团结友好使者的形象、女中豪杰)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 崔国辅《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唐)白居易《王昭君》
(心怀怨恨、心念旧主的小女子形象形象)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林黛玉《明妃》
(昭君形象只是背景衬托、汉元帝是焦点)
这两首诗都取材“明妃出塞”故事,其中依然有美丽但含有怨恨之情的昭君形象,但是此时昭君形象在这首诗里成了一个陪衬或者是布景.诗歌的焦点从明妃转移到汉元帝身上.第一首诗以“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来批评汉元帝的昏聩无能,结合北宋所处军队积弱、边境不安、朝廷以“岁币”方式求和,苟且偷安的时代背景,以借古讽今.第二首诗以“予夺权何畀画工”为核心来讥刺汉元帝不应该把生杀予夺的权力交付画工,以此来表达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渴望自主命运的情感.
为什么不同诗歌中的昭君形象会有这么大差异呢?下面我们再回到杜甫诗歌《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4、杜甫《咏怀古迹》中昭君是一个充满怨恨的小女子形象,杜甫为什么要赋予昭君这样的艺术特点呢?同学们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昭君的人生遭遇――绝色佳人、怀貌不遇、远离汉宫、客死异乡、心念家乡
杜甫的人生遭遇――天才诗人、奔走呼号、怀才不遇、西南漂泊、有家难归
诗人借助王昭君的形象特点,结合自己的人生遭遇和时代特点,为己所用来抒发人生怨愤之情,中心着于一个“怨”字.(借王昭君故事抒胸中块垒)
明代王嗣奭在自己的《杜臆》中评论《咏怀古迹五首》时说“悲昭君以自悲也”,这恰恰道出了咏史怀古诗“借史咏怀、借古讽今”的抒情特色.
四、课堂总结.
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 ---节选自《红楼梦》六十四回
由我们对上面几首诗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明妃出塞”虽是一个陈旧的题材,但是不同的诗人或根据自身遭遇、或根据所处时代的特点通过多角度、转焦点、反其义等方法从“明妃出塞”题材挖掘出新的诗意,写出新的优美诗篇.
有句俗话说:第一个把美人比作花儿的是天才,第二个把美人比作花儿的是庸才,第三个把美人比作花儿的是蠢才.其实这句话也不尽然,就如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样展露了天才的事情,关键是你能不能进行艺术的再创作,你能不能翻出新意.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