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三句描写了春天傍晚屋檐下静悄悄,窗下灯光昏暗,风雨连绵的景象,写出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特点。(2分)作用是为下文写杜鹃夜啼声作铺垫,奠定了悲伤凄苦的情感基调,也从侧面衬托了词人身世飘零、壮志未酬的凄凉、愁苦之感。(2分)
(2)反问句集中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由悲凉的杜鹃夜啼声产生的凄凉、愁苦、悲愤的感受。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飘零,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这一句感情丰富,既包含了词人只身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感,也包含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更有年华老去、壮志未酬、抱负未展的悲愤之情。(4分)
陆游词鉴赏
这首词当为南宋乾道九年(1173)以后,作者在四川时所作。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
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
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整篇突出了悲、愁、志,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