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刀锋阅读理解答案
0
0

1个回答

  • 1. 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3分)

    2. 第⑨段中画线语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写得非常传神,请加以赏析.(3分)

    3. “我”对匠人的称呼由第③段的“你”到第⑾段变为“您”,根据文意,谈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2分)

    4. 下面哪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文章的结尾?说说你的理由.(4分)

    A.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厚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

    B.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端详着匠人磨好的菜刀,那刀锋闪过一丝光芒,夺人心魄,竟让人不敢直视.

    5.匠人拒绝多收两元的行为似乎难以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阅读文本获得的启示,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 3分  ①明指匠人在薄暮中为“我”磨的刀刃;(1分)

    ②暗含解剖自我,探求人和事的本质的寓意.(2分).

    2. 3分  把匠人在夕照下的身姿比作剪纸(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表现了匠人磨刀时的专注,也映衬出匠人的纯朴,同时也能引发读者的思考(2分).

    评分说明:剪纸多把纸剪出物体的轮廓来展现事物的形象.文中作者把匠人工作的身姿定格,是有意突出其专注;又略去周围的种种繁杂的景象,用干净明晰的画面映衬匠人的纯朴;而这样纯净的画面也会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匠人这个小人物形象的更多思考.比喻1分,专注、单纯朴实、引发思考,答对1点给1分,答对任意2点给2分.

    3. 2分  开始,“我”并不了解匠人,有所戒备、轻视,所以证据不够尊敬,用一般性的称呼,称“你”.(1分)后来,“我”对匠人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匠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所以改称为“您”.(1分).

    评分说明:对用“你”的理解,答出“不了解”、“一般性称呼”即可给分.

    4. 4分  示例一:选A段.(1分)A段与开头“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1分)更有利于点明应该透过表面来体察人和事的本质的主旨.(1分)B段过于强调刀锋的锐利,“让人不敢直视”,显现出的敬而畏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从匠人身上得到的认识和作者要进行的自我解剖不一致.(1分)

    示例二:选B段.(1分)B段照应题目,与标题“薄暮中的刀锋”相呼应;(1分)很好地表达了“我”对匠人敬业、真诚等美好品质的敬意.(1分)文末已借张老师的话说出了匠人的品质,文章到此结束,会让读者更有回味的余地.所以不用补写A段.(1分)

    评分说明:只有选择,没有分析不给分;有选择,但分析不合理可酌情扣分;也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5. 3分  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他诚实纯朴的品性的体现.(1分)(正如作者说的,“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要分析支配他行为的思想、性格.(1分)文中,匠人不用砂轮而手工挫刀、不接因天晚无法按质完成的工作,这些表现都说明匠人具有敬业、诚实的品质.因此,匠人拒绝多收两元的行为是符合他诚实纯朴的品性的.(1分)

    评分说明:看法1分;结合启示,1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1分.如果只有看法,没有分析,不给分,有看法,但分析不合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