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尼德把他的教训分成两部分:分别地叫作“真理之道”和“意见之道”.后者我们不必去管它.关于真理之道他所说过的话,就其保存了下来的而论,主要之点如下:“你不能知道什么是不存在的,那是不可能的,你也不能说出它来;因为能够被思维的和能够存在的乃是同一回事.”那么现在存在的又怎么能够在将来存在呢?或者说,它怎么能够得以存在的呢?如果它是过去存在的,现在就不存在;如果它将来是存在的,现在也不存在.因此就消灭了变,也就听不到什么过渡了.“能够被思维的事物与思想存在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绝不能发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要表达的存在物的.”这种论证的本质便是:当你思想的时候,你必定是思想到某种事物;当你使用一个名字的时候,它必是某种事物的名字.因此思想和语言都需要在它们本身以外 有某种客体.而且你既然可以在一个时刻而又在另一个时刻同样地思想著一件事物或者 是说到它,所以凡是可以被思维的或者可以被说到的,就必然在所有的时间之内都存在.因此就不可能有变化,因为变化就包含著事物的产生与消灭.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赫拉克利特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变换,他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苏格拉底因此称赫拉克利特为“流动者”.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同意一个事物的「形式」是恒古不变的,但他认为这个「形式」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人们在感受到实物后形成的概念.因此他认为,「形式」其实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他指出,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想法、观念都是透过我们的感官进入我们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