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这首诗的的意思

1个回答

  • 译文

    (1)

    1. 泰山是什么样的面貌?青翠的峰峦,齐鲁大地都能看到.

    2.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南北两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

    3.山间层云升腾令人襟怀激荡,双目圆睁凝视着入巢的归鸟.

    4.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2)

    1.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2.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3.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4.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3)

    1.泰山的面貌怎么样?绵延不绝的青色在齐鲁也看得见.

    2.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英灵之气,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与晚上.

    3.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极力看见想要归巢的飞鸟.

    4.应当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4)

    1.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2.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3.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

    4.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

    (5)

    1.泰山有何等威仪?从齐地到鲁地青翠连绵,一望无际.

    2.大自然将天地间的神奇秀丽都赋予了你,山峰接天遮日.

    3.但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我胸中也为之荡漾.

    4.极目尽望,有一天我一定要登上这高绝的峰巅,把你脚下的群山尽收眼底.

    [编辑本段]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青:山色.未了:不尽.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割:划分.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荡胸:心胸摇荡.

    决眦(zì):决:裂开.眦:眼角.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入:受到眼里,即看到.

    会当:定要.

    凌:登上.

    小:渺小.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句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雄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神秀”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割昏晓”写泰山的雄伟阔大.“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峻的气势.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具的“神秀”.“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奇险,形象地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写出作者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强烈愿望.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