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准确的说法是下面:
明 杨慎
《二十一史》弹词第三章《说秦汉》开场词《临江仙》 后来被引用到了《三国演义》里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
历史给人的感受是浓厚、深沉的,不似单刀直入的快意,而似历尽荣辱后的沧桑.“青山依旧在”即象是对英雄伟业的映证,又象对其的否定,但这些都不必深究,“几度夕阳红”,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但“惯”字又表现出了莫名的孤独与沧凉.“一壶浊酒喜相逢”使这份孤独与沧凉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给这首的词的宁静气氛增加了几份动感.“浊酒”显现出了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这些高山隐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只不过是人们荼余饭后的谈资,何足道哉!
该词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感受沧凉悲壮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词中高远意境就在这宁静的气氛中反射出来.
作者简介: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大臣、文学家、学者,少师杨廷和之子.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杨慎会试中状元,成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杨慎为官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肯俯仰随人.嘉靖三年(1524年)两次上疏“议大礼”,又“跪门哭谏”,帝大怒,连续两次施以“廷杖”后,被谪戍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嘉靖38年(1559)含恨死于云南戍所,终年72岁.杨慎谪戍中辛勤笔耕,著述甚富,其诗文皆能自名一家,无所依傍.今桂湖公园中升庵祠前,有联赞曰:“投边益显宏文,全蜀才华推第一;佐父同争大礼,有明忠谔叹无双.”
杨慎毕生著述100余种,凡涉史、诗、文、音韵、词曲、戏剧、书画、医学、天文、地理、动植物等,有《升庵全集》.散曲有《陶情乐府》.《明史》对他评价:“明世记诵之傅,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作品赏析:
词的上阕透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尽管他们功绩卓著,到头来也只是“转头空”;尽管他们人生美好,却只能如同“夕阳红”一样短暂.
下阕写作者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既然是“是非成败”如过眼烟云,又何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何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生平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作者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此词为咏史之作,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凭添万千感慨在心头.无怪乎这首词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并非人人都能把握.历史固是个镜子,倘若没有一已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仍或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 在时、空的悟解中,“青山依旧在” 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在人、事的悟解中,“古今多少事”没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活了过来,进入一种宁静淡泊大彻大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