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瓶内壁为什么向光一面布满了小水珠,而另一面则没有?

1个回答

  • 为什么水珠的分布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存在温度差.

    在封闭的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含有大量水蒸气,空气的温度由水温控制,可以近似认为空气温度等于水温.当封闭一定时间后,空气中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

    而瓶壁(水面以上)的温度是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当水面上方瓶壁内表面的温度高于水温时,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也升高,水蒸气变成非饱和状态,即使已有的水珠也会慢慢蒸发掉;

    相反,当水面上方瓶壁内表面的温度低于水温时,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也降低,水蒸气变成超饱和状态,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所以说“门外壮汉”观察到的现象只能是在密闭的矿泉水瓶放置一定长的时间,使水温接近于环境温度,这样才会造成瓶壁一边温度略高于水温(无水珠),一边温度略低于水温(凝结水珠).

    而形成这种情况情况以前,如果,水温高于环境温度,向光面和被光面都会结满水珠;如果,水温低于环境温度,两面都不会结水珠.

    前面是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来讨论本问题的关键,为什么向光面凝结水珠而被光面不凝结水珠.

    我们很容易猜到:向光面的温度低,背光面的温度高.(但这似乎不合常理)

    其实这和水珠的形状有关.瓶壁上的水珠实际上是呈(近似于)半球形,可以看成是一个半球透镜.

    在向光一面,光线从瓶壁进入水珠,一部分光线反射入瓶壁,不再进入水珠,进入水珠的光线经半球透镜汇聚,不再进入其他水珠;

    而背光一面,光线从瓶内空气进入水珠的同时一部分被球面反射,而球面反射具有发散性,这些光线还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其他水珠.

    这样,背光一面吸收光线的量要多一些,温度相对就要高一些,这样就形成温差,最终造成“门外壮汉”观察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