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1)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地球照到的一侧是昼半球,另一侧是夜半球.
(2)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或秋分日,时间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4)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地方时是“东早西晚、东加西减”;D点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
(6)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为热带,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7)夏至日以后的三个月,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动至赤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在变短,夜在变长;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1)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太阳从右侧照过来,左侧部分为夜半球,用斜线画出即可.
(2)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夏至日.
(3)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最大的是D点;A点位于北极圈,出现极昼;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最大的是BC;E处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河流右岸泥沙淤积严重.
(4)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五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是B=C>D>A>E.
(5)D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A点位于北极圈,昼长为24小时;B地的地方时比A地的西侧,地方时相对较晚.
(6)D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太阳一年有两次直射的机会.
(7)从6月22日到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故答案为:
(1)
(2)夏至日;12月22日.
(3)D;A;BC;E.
(4)B=C>D>A>E.
(5)D;A;晚;日出.
(6)热带;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
(7)AC.
点评:
本题考点: 地球自转的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考点点评: 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地理意义,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