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百般思索仍然搞不通的地步,我是不开导的,不到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地步,我是不提醒的,譬如,一张桌子,你举出一个角,他不能用三个角来回答你.这样的学生,我是不再给他讲新东西的.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如果一个人不碰到什么让他发奋和担忧的情况,是不会在学习上有大的飞跃的.没有愤悱,思想是不会“启发”的.就像把一个人发配到一个穷乡僻壤之中,如果他不是把那个穷乡僻壤弄得比以前富裕三倍然后再返回(就是说发愤图强),那么他恐怕就回不来了.(所以这句话本义就类似于生于忧患,不在困难的环境中,是不会好好学习,有大的飞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