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A、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能够产生较大压力,这就要求氨气溶解度较大;

    B、常温下铝遇到浓硝酸溶液产生钝化现象;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脱水生成炭黑;

    D、氯气与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A、在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中,正是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使得烧瓶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力差,从而产生了“喷泉”,故A正确;

    B、常温下,铝被浓硝酸氧化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保护了内部的铝不再受到氧化,这种现象称为钝化,故可以用铝罐来贮存浓硝酸,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脱水生成炭黑,浓硫酸吸水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其原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氨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浓硫酸、浓硝酸和次氯酸的强氧化性,特别是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容易混淆,整体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