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在一定的目标下结成的广泛政治联盟.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2.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中国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取得胜利,必须争取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与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也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从而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
3.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存在着内部外部多种矛盾.而种种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问题上,又不断发生推移、转化和变迁.这种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
1.国民革命时期: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这个联合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党被改造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也是这一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新三民主义成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退出了统一战线.由于这一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小资产阶级都被排斥在统一战线之外,所以统一战线的特点是范围狭小,仅是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3.抗日战争时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是国共两党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没有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等特点.党正确地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新投降主义(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正确地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革命力量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一条旨在反对、推翻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统一战线,不仅规模空前,达到了包括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庞大规模,而且非常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