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速度.(1)知识回顾①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常见的速度单位还有______,这两个之间的换算关系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根据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单位的规定填写;②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再看哪个物体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③根据题意求出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2)①若两个物理量的函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两个物理量就是成正比的,这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就是一个定值.

    ②从图象中找到2.0s,然后做纵轴的平行线,与1的图象有一个交点,再过交点做横轴的平行线,找出2.0s对应的距离,再过一小格就是对应的x值;

    ③最后阶段,1、2、3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选取一个相同的时间段,看这个时间段内,谁运动的距离短,谁运动的速度就小;

    根据速度和空气阻力的关系做出解答.

    (1)①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常见的单位还有km/h,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 m/s=3.6 km/h;

    ②A、月亮躲进云里,被研究的物体是月亮,月亮和云朵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B、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被研究的物体是树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树木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C、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是被研究的物体,太阳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太阳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符合题意;

    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被研究的物体是地面,是以电梯作为参照物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③由题意知:物体的路程s=6900m,

    运动时间t=150s+100s+50s=300s,

    物体的平均速度v=[s/t]=[6900m/300s]=23m/s;

    (2)①由图象可知:不论是一个纸杯还是几个纸杯叠加在一起,在开始下落阶段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最后阶段下落距离和时间的图象都成了一条直线,这就说明了最后阶段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是一个定值,所以纸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2.0s时纸杯下落的距离是1.500m过一小格(一小格的距离时0.100m),所以纸杯下落的高度是1.600m;

    ③分析图象可知:在最后的阶段,相同的时间内0.25秒,1运动的距离是1.000m-0.712m=0.288m;

    2运动的距离1.750m-1.250m=0.500m;

    3运动的距离3.000m-2.200m=0.800m.

    相同的时间1运动的距离最短,运动的速度最小;3运动的距离最大,运动的速度最大.

    由上面可知3的运动速度最大,运动的速度越大,受到的空气阻力就越大.

    故答案为:(1)①m/s;km/h;1m/s=3.6km/h;②C;③23;

    (2)①变化;匀速直线运动;②1.937;③1;3.

    点评:

    本题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这是我们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能力.此题的难点在于第三小题,我们要根据图象找出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然后比较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