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现在一般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15岁及笲或许嫁时取字.如项籍字羽,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字与名通常有关.如杜甫字子美,甫为古代男子美称;韩愈字退之为互补;杜牧字牧之为相似;王维字摩诘为欣赏佛教人物维摩诘而名.另外,亦有将伯、仲、叔、季加于字中表以示排行,如孙坚四子: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北齐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如岳飞字鹏举.
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毛泽东字润之.现代则已经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国人口现有十三亿,同名同姓发生率过高,有一些人提议恢复表字制度.
字也有一言字(如项籍字羽)、三言字的形式.最多的是两言字.
字的构成的一些形式:
* 在字前加男子的尊称“子”字:如公孙侨字子产,杜甫字子美.
* 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孔丘字仲尼;也有只以排行作为字的:如刘邦字季.
周朝女子的字构成方式和男子不太一样,一般是在姓氏上冠以排行字作为字,如孟姜.
另外在古文中,名与字连称时,习惯上先称字后称名.如《史记》中称呼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其中“叔梁”是字,“纥”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