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谁有他的翻译 全文 急

1个回答

  • 17〔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你可以讲给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谈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也不曾听说过.(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百姓,而称王天下,任何人也阻挡不住.”(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就废弃祭钟的仪式吗?”王说:“哪能废呢?用羊来代替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之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何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不要紧,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们(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要离开厨房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