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内文言文

1个回答

  • 通假字

    项为之强( )通( )义为( )

    不亦说乎( )通( )义为( )

    是知也 ( ) 通( )义为( )

    《童趣》选自( )作者( ),( )代( )家.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 )家.

    古今异义

    唯危楼一座 古义:今义:

    一、通假字(本有其字而不用,而借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借用的字叫“通假字”.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本有“只”而不用,而是用同音“止”来代替,这种文字现象叫“通假”,本来应该而没有写出来的“只”字叫“本字”)

    1、 项为之强 通 ;音为 ;意为

    2、 不亦说乎 通 ;音为 ;意为

    3、 诲女知之乎 通 ;音为 ;意为

    4、 路转溪头忽见 通 ;音为 ;意为

    5、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 ;音为 ;意为

    二、古今异义(又称“词义转换”,指的是某个词在某个意义上古今不同)

    1、 盖一癞虾蟆 古义 ;今义

    2、 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3、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 ;今义

    4、 卒之为众人 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有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充当别的成分,跟它们经常的用法不同)

    1、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 天雨墙坏(名词活用为动词)

    4、 鞭数十(名词活用为动词)

    5、 父异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6、 邑人奇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7、 稍稍宾客其父(名词活用为动词)

    8、 父利其然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