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1)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变长,使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
(2)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3)近视眼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正.
(4)眼睛的度数=
1
f
×100
(公式中f表示透镜的焦距,单位必须用米),根据公式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5)①不要长时间用眼,一般在45~60分钟左右,要让眼睛休息10分钟.②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读书写字.③不要在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④不要躺在床上看书.⑤看书写字,眼睛要与书本距离保持在30厘米左右,绝不能趴在桌子上看书.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1)凸透镜;光屏;倒;(2)前面;(3)凹透镜;凸透镜;
(4)由题意:眼睛的度数=
1
f×100,
即500度=
1
f×100,
∴f=0.2m
故答案为:0.2.
(5)离书本太近,或长时间看书,晶状体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近视就是晶状体长期保持收缩,久而久之恢复不过来了.看看远方,让它放松以下.而晶状体的作用就是调节焦距,使看物体时处于最清晰的状态.
故答案为:不要长时间用眼;常作眼保健操;不要躺在床上看书.
点评:
本题考点: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考点点评: 本题把书本理论和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还涉及到保护眼睛的问题,给解题带来很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