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的"对文"是怎么回事?

2个回答

  • "对文"是修辞表达、词义训诂中的一个常见方法,但往往界限不明,与其他概念相混,使用缺乏规范.须知,"对文"与同义词辨析中"对文、散文"的"对文"是同名异实,两者在含义、对象、功用诸方面都有不同."对文"只能施用于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复词与词组,故不能包括意义相同、相近的两个单音词连用的连文."对文"也不能混同互文.互文者,相对的文词有互补性,要上下相结合来解释,所解释的不是词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语意,故不能将对文结构中为了避免重复而错综使用的同义词称为互文.

    下面的更好

    对文是古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的修辞表达方法,也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现今文言文学习中,对文训释已被广泛使用.“对文”还有“相对为文”、“相对成文”、“对言”、“对举”等名称.“对”就是“相对称”;“文”就是“文字”,也就是文字所表的词或词组(古代大多字词不分).故“对文”是指在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或词组.对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对字.一般来说,所对之文应是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相似或相对相反.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单句内对文(又叫句中对文)和多句对文(又叫句间对文)两种.前者一般是一句中的相对应结构,最少字数一般是四字的并列结构,如文过饰非、深恶痛绝、旷夫怨女、求全责备、摧枯拉朽、登峰造极、势均力敌、家喻户晓、何去何从、百依百顺、穴居野处等.后者一般是上下两句或几句的并列结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等.对文训释的意义在于据已知训未知、由易知训难知.这就便于我们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