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一次作业
1.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A、传统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过于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学生只要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就能得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B、评价的主体上忽略了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师生处于被评判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完全表现出来.C、评价的目标上过分注重结果,知识和技能.而忽略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另外两个目标的实现.导致应试技巧训练或题海战术,加重师生负担.
解决目标是改革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2.基础教育“课程统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A.强化课程学者的角色意识,加强“课程统整”理论论证.课程改革应从政策导向上强化课程学者的角色介入,同时更要呼唤课程学者的角色意识.课程学者理应为成功实施国家课程改革肩负重要的责任.B.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提升“课程统整”品质.课程设计应采取开放参与的模式,广征各界意见,使课程设计成为一种共同建构、共同参与的不断突破的生成性活动.C.进一步打通课程资源,做好课程层级的衔接.做好幼儿园、小学课程的衔接;小学、初中课程的衔接;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做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课程的衔接,是达成课程统整的有效手段.D.坚持把教科书及教材建设作为课程统整的稳固载体.使对“教材”这一课程载体的理解更富有统整性的时代内涵,使教科书、教材更好地反映课程的时代特点、记录课程时代精神、承载课程理想.E.促进课程领导的转型.教育行政的课程领导从政策性指引转型为兼具课程策略的创生、检验职责,课程领导需要在实践中生成教育智慧,使对课程统整的具体问题的解释具有生命的张力.F.采取生态化课程设计.践行学校社区化、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坚持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永续发展,要在生态化课程设计方面做更扎实的探索.
3.如何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
答: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心理发展是按照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方向发展的,各阶段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不能超越阶段等级,不能颠倒顺序,更不能随意前后错乱.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与此同时,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统称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复杂关系中.个体心理随时间而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发展的连续性进程.就发展的全程而言又按不同心理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区分为数个发展阶段,称为阶段性.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两者统一的过程.如果教育者认为学生学习的表现,更多地与父母的遗传有关系,那么教育者就会更加关注那些遗传潜质好的学生,可能会忽视比较平庸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又会感知到教师的态度,对学习产生负性情绪,造成学习成绩不良.而这种现状使老师的观点得到了验证,这更加坚定了教师的信念,造成恶性循环.如果教育者认为环境对学生的后天成长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教育者就会通过设置各种环境来影响学生的发展
4.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及可以尝试解决的方法.
答:现在看来,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借读费、择校费是被切除了,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校之所以愿意接收民工子女,是因为高额的借读费和择校费能够给学校带来实惠.如今,这种“实惠”被明令禁止了,也就是说,在没有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一些学校即便不会明确拒收民工子女,但也不能保证它们不会抬高招生门槛而无形中把民工子女拒之门外?比如抬高民工子女的入校的分数线、抬高他们入校的体育达标标准等.不论是从实施义务教育,还是从城市文明建设,还是从关心帮助困难群众上讲,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工作,意义都非常重大.
解决方法: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 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调整现有义务教育格局,合理配置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完善社会捐赠机制,多渠道 筹措教育经费;消除法律上的歧视.同时政 府还应禁止城镇针对农民工制定各种不平等的政策或设定不平等的用工条件,尽可能为农民 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工种和工资待遇;协调疏导农民工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