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光是儒道相通.
我相信儒道相通是必然的,因为在秦汉以前,是没有儒道之分的,大家都讲道,是一脉相承的.比如,道家的《老子》的观点很多来自于《易经》,而儒家的《论语》、《中庸》、《大学》等也是一样.孔子更是问礼于老子,也是一个佐证吧.
如果要说到确实的内容,这就有很多的学问了.你说的有对的,也许也有不对的,或者不全面的.如果有兴趣推荐研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著述.
附:
1、“后天而奉天时,先天而天弗违.”这是大人境界.出自《易经》乾卦.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可不同与我们所说的“自然界”哦)
3、中庸也许不是“取其中间而行”.“物极必反”是自然规律,不能只看其不好的一面.
4、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仁、礼之类,如果不是形而上的道,也许就是形而下的器吧.如果只是简单的拿“器”与“道”作比较,是不是会失去它的意义呢?
5、“入世与出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中华文华中一直不少“出入世”的情怀,也许异曲同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