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么样的人生感受?

1个回答

  • 本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为了突出“始得”西山宴游之乐,作者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首先概括描写平日一般的游览和一般的感受,然后着力描写西山的“怪特”和特殊的感受.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西山之高,“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这使他感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这实际上是作者不苟世俗、傲然特立的性格的写照.二是写在西山顶上见到的“尺寸千里”“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宏大境界.这宏大的境界,使他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宏大气势.——这实际上是作者宽阔胸怀和巨大抱负的表现.在这种境界中,他“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并在“无所见”的暮色中,感到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就是这样忘掉“惴栗”,把自身的遭遇、思想感情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了.

    这篇文章在表现手法上,除了对比映衬、融情于景之外,在结构上首尾照应:开头是贬官后“恒惴栗”,结尾则是西山宴游之后,大自然使他“心凝形释”,忘掉恐惧.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如在第一段,为了使概括描写避免平淡,作者运用“顶针”修辞方法,如“……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而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种修辞方法是用前句的结尾(如“到、醉、卧、起”)做下句的开头,它可使句子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此外本文还用了许多偶句和排句,如“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这些句子,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并且气韵流畅,使人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