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义复词就是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个词作陪衬.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好”“歹”相反,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不计得失”(偏在“失”),“听听动静”(偏在“动”).
在语文课本中出现很多,如: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偏在“姥”)(同上)
“我有亲父兄”(偏在“兄”)(同上)
“其日牛马嘶”(偏在“马”)(同上)
“世上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偏在“饥”)(《论积贮疏》)
“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在“深”)(《石钟山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在“入”)(《鸿门宴》)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在“存”)(《出师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在“异”)(同上)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在“害”(《〈指南录〉后序》)
判断是否是偏义复词以及偏向哪一个词.要联系上下文来分析.如“勤心养公姥”,课文中只提到阿母,便是偏向“姥”;“我有亲父兄”,课文中写到刘兄逼婚,而只字未提其父,便是偏向“兄”.
再看下面两例:
“夫击饔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史记?李斯列传》)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
两句中的“耳目”都是偏义复词.前一偏在“耳”上,后一偏在“目”上.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一切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都是偏义复词.有时即使是同样的两个词,用在这里是偏义复词,用在别的地方也许就不是.如:
“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故盐铁均输,可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盐铁论?本义》)两例中都有“缓急”,但前一是偏义复词,指危急的时候;而后一却是一并列词组,指物资的过剩和紧缺,即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