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红分别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个回答

  • (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可以向左移动凸透镜,使物距等于像距,这样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2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12cm>f,所以,12cm>f>6cm.

    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8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18cm>f,所以,18cm>f>9cm.

    则12cm>f>9cm.所以B选项符合.

    (3)蜡烛不断燃烧,蜡烛逐渐变短,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像逐渐向上移动.要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应该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保持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4)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只是被折射会聚成像的光线减少了,因此影响到的是像的亮度,而不影响它的完整性,因为整个物体上的任何一点都有光能透过透镜而折射后会聚成像,所以屏上仍能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只是像变暗了.

    故答案为:(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倒立;缩小;左;(2)B;(3)下;(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