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宇宙是由无数的星系、星团所构成的,星系、星团又是由恒星、行星、彗星、和少数特殊星体(中子星等)所构成的.我们的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九大行星及九大行星的卫星和一些彗星按照一定结构所构成的.这些恒星、行星又是由无数的分子、原子所构成,分子、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以及围绕它们运动的电子和一些特殊物质(如超子等)按照一定结构所构成的.那么质子、中子、电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恒星、行星、卫星等星体所组成的星系、星团是不是又能构成什么呢?
很多物质都是会衰变的,也就是说它会失去质子、中子或电子而变成其他物质.在宇宙中每天也同样有一些恒星、行星、彗星等星体从它们所在的星系中消失.
生活中很多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也就是几种分子中的原子原子会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分子,当然好多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我相信给星系、星团一定的条件它们也同样能够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星系、星团.
设想一下如果太阳爆炸了,一定会放出巨大能量;同样如果一个铀原子核爆炸,从微观来讲也同样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然太阳不会凭空爆炸,铀原子核也不会凭空裂变.
我们知道无数的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按照一定结构所组成的分子、原子构成了恒星、行星等星体;那么宇宙中无数的星体以一定的结构所组成的星系、星团也同样构成了更大更大的“星体”;这些“星体”还会以一定结构构成无数比它们更大更大的“星体”.依次循环不止.向微观方向分析,恒星、行星、等星体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以一定组成的分子、原子所构成的,那么质子、中子、电子也是由比它们更小更小的“微粒”以一定结构所构成的.依次循环不止.
如果我们把恒星、行星等无数星体所构成的空间(我们所生存的空间)称作“0空间”;把恒星、行星等无数星体组成的星系、星团所构成的“星体”所构成的空间称作“1空间”依次还有“2空间”、“3空间”.微观方向把质子、中子、电子所构成的空间称作“-1空间”;把组成质子、中子、电子的更小更小的“微粒”所构成的空间称作“-2空间”依次还有“-3空间”“-4空间”.
当然,不同空间中单体的组成结构不一定相同,单体间的相互作用也不一定一样.相邻两个空间的组成单位的体积的比例也不一定相同.可以说每一个空间都是一种崭新的“宇宙”.只是我们所在的空间适宜的孕育了我们这样的地球生命,所以我们认识的宇宙是由太阳、月球、天王星等等星体所构成的,如果把我们放到电子上肯定不行,如果把我们放到恒星、行星等无数星体组成的星系、星团所构成的“星体”上我们肯定会被它们结构间的空隙漏下去,直到漏到我们所认知的太阳、月球等等“0空间”的宇宙星体上.
也许我们的地球只是“1空间”中组成某个“星体”上的岩石的“电子”、“质子”、或“中子”.也许组成我们地球某块岩石的某个电子、质子、中子上也有像地球一样的高山流水、繁华都市.也许在“1空间”、“2空间”、“3空间”.“-1空间”、“-2空间”、“-3空间”.中也有“流星雨”也有“日食”、“月食”,再某个空间的“星球”上也有生命也有社会,当然更有可能有我们无法想象的食物和无法想象的“生命体”.
宇宙是无限的,一面无限大,一面无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