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2)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都是为了便于观察,蜡烛成像确定位置.(3)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4)为减小误差,测量时要注意各个对应点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蜡烛和像的位置等细节.(5)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6)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7)平面镜成像时,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8)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为了得出普遍性的规律,这样可以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就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可以看到,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但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差一些;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以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两棋子的规格是完全相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看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A、物与像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故本选项错误;

    B、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里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外面,误差较大,故本选项错误;

    C、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里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里面,误差较小,故本选项比较合适

    D、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外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里面,误差较大,故本选项错误;

    (5)反射是光线到达玻璃板后有一部分被反射到你的眼睛,所以看到1次反射,2次折射是光到了玻璃板后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玻璃板,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板后会折射,这是第一次,然后又要从玻璃板另一侧出来,又一次折射,所以1次反射,2次折射.

    (6)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7)用手电筒照亮跳棋子,棋子反射出的光线增多,棋子成像更清晰.

    (8)实验只做了两次次实验,一次像距和物距基本相等,另一次不相等,不能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了得到正确结论,应多测几组数据(至少3组数据).

    故答案为:(1)刻度尺;(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垂直;差一些;(3)相同;大小;(4)C;(5)D;(6)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7)用手电筒照亮跳棋子;(8)不能.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正确结论,应多测几组数据(至少3组数据).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