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周期表中不同位置的元素,原子半径测量方法是不同的,主要是根据它们不同的存在形态来测量.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
稀有气体:它们只有单原子分子,且溶沸点很低,因此采用低温凝固的方法,用总体积除以总原子数,估算单个原子体积,再利用球形假设反求其半径.这样做的危险在于:稀有气体之间作用力很小,即使是在液态甚至固态中,原子间也不见得是“紧挨着”的,所以你可以看到高中教材上给出的稀有气体原子半径都偏大.这样测得的半径叫做“范德华半径”,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又叫做“范德华力”.
金属:固态金属中的原子可以看作是“紧挨着”的,由此可以用总体积除以原子数.当然,一般还要进行球形校正,因为球只能占据空间的一个比例,还有空隙遗留.这样测得的半径叫做“金属半径”.
常见非金属:例如氯原子,是将氯气分子看作是两个球状氯原子结合而成,原子核间距除以2得到单个原子半径.(求氯气分子半径的方法也是先凝固.)显然,这样得到的数值要略小于真实半径大小.这样测得的叫做“共价半径”.
更多问题可以进一步讨论,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