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方法的运用赏析;赏析词语或句子的方法和表达作用;请教语文学习方法.

1个回答

  • 修辞手法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表达方式

    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表现手法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行文段落

    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理解

    1词语理(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

    (1)动词: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了

    (2)形容词: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调换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