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围绕“柴门”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概括

1个回答

  • 1.①人们离别家乡;②父亲母亲远眺他乡,盼望游子回家;③落寞的征人思念家乡;④孩提的我们守候父母回家;⑤游子返回家乡.

    2.柴门连接着家和远离家乡而四处漂泊的人们,想家的人们推开柴门就回到了温暖的家,这就像通过渡口坐船从彼岸回到了此岸.

    3.运用了比喻、衬托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技巧.作者把在风中摇摆、发出吱呀声的木板比做发出刺耳的声音的锯子,形象生动.以有声衬托无声,用木板发出的吱呀声来衬托周围的寂静,突出了年迈的父母对游子回乡的渴望之情以及他们内心的孤寂.

    4.刘长卿诗中的“柴门”紧承上句“天寒白屋贫”,着力表现的是芙蓉山主人生活的贫寒,渲染的是清冷、荒凉的氛围.这篇文章中的“柴门”是温暖的亲情的象征,是四处漂泊的游子的情感寄托.柴门之外风雪连天,柴门之内却洋溢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