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基本思路是运用控制变量法,即先保持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她想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由于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则当质量发生改变时,若没有平衡摩擦力,则砂桶的重力就不再是小车所受的合力,所以必须平衡摩擦力.由于小车的加速运动,出现加速度,所以导致砂桶的重力大于拉小车的细线的拉力.当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砂桶的重力接近拉小车的细线的拉力.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把木板的末端垫起适当高度以平衡摩擦力;b.砂和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3)由于做匀变速直线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总是相等.所以可借助于 a=
△s
T 2 利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大小.故选b.
另一种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a方案必须要从初速度为零开始研究.
(4)在坐标系中做出a-F图象:
(5)针对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就其中的某一环节,有别于该同学的设计或处理方法:利用“光电门”和计算机连接直接得到加速度,
故答案为:(1)先保持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
(2)a.把木板的末端垫起适当高度以平衡摩擦力;b.砂和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
量;(3)b,a方案必须要从初速度为零开始研究;(4)如图,(5)利用“光电门”和计算机连接直接得到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