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实验一: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溶于水其溶液为碱性;
实验二: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作对照组,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1.分别加入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作对照实验;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实验一: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溶于水其溶液为碱性,则实验现象: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二:第一、四朵花变色,而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作对照组,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获得结论;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
1 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震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加入蒸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
2 加入足量的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钡溶液) 冒气泡(或有白色沉淀生成…)能写出实验三中方案2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故答为:实验一: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二: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B
实验三:
1 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震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加入蒸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
2 加入足量的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钡溶液) 冒气泡(或有白色沉淀生成…)CO2+2NaOH=Na2CO3+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或BaCl2+Na2CO3═BaCO3↓+2NaCl或Ca(OH)2+Na2CO3═CaCO3↓+2NaOH或CaCl2+Na2CO3═CaCO3↓+2NaCl或Ba(NO3)2+Na2CO3═BaCO3↓+2NaNO3)
【说明:所写步骤、现象要匹配,所写化学方程式要与上述方案相关.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方案1: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通过反应物量的减少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分子、原子的运动;对于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