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性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实际上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原糖的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
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植物组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必须加以选择.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