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 地表松散物质被风吹扬或搬运的过程,以及地表受到风吹起颗粒的磨蚀作用.其主要形态有:吹扬、跳跃、滚动、磨蚀和擦蚀.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故风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和遭受周期性干旱的湿润地区.风蚀强度取决于风的侵蚀力,土壤或岩石的抗蚀性以及地表的粗糙度.风的土壤搬运量大约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一般情况下,表面越粗糙风蚀越轻,但极细微颗粒的光滑表面能够经受相当高的风速而不被侵蚀.测量局部地块风蚀量E的方程可表示为:E=f(I,e,k,L,N,),式中I为土壤抗蚀性,e为局部性风的条件因子,k为地表糙率,L为与一定风向相对的地面宽度,N为植物覆盖度.研究表明,在距地表30厘米以上,风速急骤减小,风所挟带的沙粒90%以上在地表30厘米的高度以内,故近地表范围内的磨蚀与擦蚀作用最强烈.风蚀使土壤颗粒在空间上重新分布和分选,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由于岩石的性质、产状多种多样,风蚀结果造成雅丹地形:风蚀残丘、风蚀柱、风蚀谷、风蚀洼地、风城、风蚀壁龛、风棱石、石蘑菇等.千姿百态的风蚀景观,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又可供游览观光.增加植被覆盖,减低风速,扩大地表覆盖度,保蓄土壤水分,是防止风蚀的重要措施.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风化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例如,日常生活中碱块(Na2CO3·10H2O)变成碱面(Na2CO3),就是风化现象.加热结晶水合物使它们失去结晶水的现象不叫风化,而叫失水.由于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外界条件的影响,有的晶体只失去一部分结晶水;有的晶体可失去全部结晶水;有的晶体先失去一部分结晶水,再逐渐失去全部结晶水.可见风化并不一定都是失去全部结晶水.因此,有十水合碳酸钠(Na2CO3·10H2O)、七水合碳酸钠(Na2CO3·7H2O)和一水合碳酸钠(Na2CO3·H2O)的存在.结晶水合物的风化与自然岩石的风化不同,前者是失去结晶水,而后者是指岩石与空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长期作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或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的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