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寒的青藏高原上空形成了高压场,源源不断地向四周辐射下沉的气流,从而加强了欧亚大陆内部的高压场,使得从欧亚大陆吹向太平洋的冬季风更加强烈.夏季,原本与太平洋吹向欧亚大陆的暖湿气团相抗衡的西风环流(即盛行西风)被青藏高原挤到北边去了,于是这个东移的暖湿气团和随着季节而北移的东北信风一起所形成的太平洋夏季风,强力吹拂着中国东部地区,给那里带来丰沛的降雨,并且长驱北上到达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使得中国东北与远东生长了茂盛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印度洋上空吹来的夏季风也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而给中国的东南部低纬度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雨,而西北地区则变成了“雨影区”,因此更加干旱.”
这是正解.当然此题为了降低试题难度,用热力环流的知识来作解答也未尝不可.主要区别就在于夏季.正解中说到的“青藏高原对盛行西风的影响”,这在课本中是没有交待的,老师们也不会拓展.这儿我作个简单解释:为什么我国30度的东部地区没有形成沙漠,书上说是因为季风.是的,它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副热带高压带在大陆上的位置被印度低压占据,只能在太平洋上存在.这个你理解吧.这儿就说到一个副热带高压带.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盛行西风我们没有说.这是因为其影响不显著,所以可以忽略.但问题是为什么全球性质的盛行西风在这儿影响不大呢,上面说的“青藏高原的阻挡”就是原因.并且由于盛行西风是从副热带地区过来的,且到达亚洲东部己经发展为干热气团,所以造成的影响不大或降水特征不明显,我们常常将其忽略.(以上的点仅是从知识的权威性作的分析,中学地理可以不用掌握,所以你也不要太过用心地去钻研了).
以下是你要掌握的:
此题中,将夏季对西风的阻挡省略,而直接换成夏季青藏高原的低压形势,这就和印度低压是一个理解了.所以夏季亚欧大陆陆地上的低压除了印度低压就又增加了一个青藏低压,当然夏季风会增强.青藏高原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有很大差异.夏季高原成为热源,气流在高原面上辐合,形成青藏热低压,这个热低压从春季就逐渐发展、演化,到5、6月初基本形成,盛夏达到最强盛,它的形成破坏了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连续分布.冬季高原面降温迅速,加上地势高,冰雪面积大,形成低温高压中心.夏季高原热低压的形成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辐合,而冬季又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发散.气压场的季节性变化引起了局部环流的季节性变换,夏季高原周围气流流向高原,冬季高原上气流又流向四周,从而形成高原季风.
冬季冷高压加强邻近地区气流的下沉,高原冷高压与蒙古高压的迭加使高原北侧的蒙古高压得以加强,势力尤为强盛,冬季风影响大半个中国.夏季高原热低压吸引大气向高原辐合,使高原南侧的印度低压进一步加强.与太平洋副高和南半球副高产生了更加强大的气压梯度,加强、加速西南和东南季风.冬夏季高原面上气压场的配置所形成的气流场与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场及其所形成的气流场刚好吻合,从而加强了中国冬夏季风的强度.也改变了我国气压场的形势,增加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广泛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