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方案一:(1)正确的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2)在滴加过程中如果没反应则无论将氢氧化钠稀释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小于7;

    方案二(1)为了验证是不是氧气的影响,所以要排除氧气的干扰;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也能够是酚酞变红,故排除了这种可能;

    方案三:(1)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解答;

    (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来解答该题;

    (4)分析该题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知道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然后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然后判断是否有氢氧化钠进而解答该题.

    方案一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就可以知道溶液的PH;

    (2)因为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碱性减弱,溶液的PH变小,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但是不能等于或小于7.如果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二

    (1)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除去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来排除氧气的干扰.

    (2)结论1根据显碱性的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3)根据所给的信息可以知道,将该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再滴加酚酞观察现象,若显示红色则说明所取的溶液浓度过大,

    方案三

    (1)比较第三组和第一组数据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可以知道,第三组中氢氧化钠和盐酸的浓度都是第一组的2倍,则温度的变化是第一组的4倍;第二组与第一组比较,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变,而氢氧化钠的浓度是第一组的2倍,所以温度的改变也是第一组的2倍,所以X=7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温度会升高,导致烧瓶内的压强增大,使U形管的液面出现高度差,

    (3)①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可以知道如果滴加速度过快可能会滴入的盐酸过量,

    ②用玻璃棒搅拌能够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③若出现气泡则说明可能是氢氧化钠变质,

    ④若变质则产生碳酸钠,所以可以得出固体成分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等猜想

    (4)(1)(2)分析该题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知道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然后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来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然后判断是否有氢氧化钠解答该题;

    (3)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然后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方案一:(1)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排除因稀释而使溶液pH减小的因素.

    方案二:(1)除氧和隔氧.

    (2)碱;

    (3)①取上述溶液加水稀释后,再滴加无色酚酞,

    ②溶液呈红色.

    方案三:(1)7.(2)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3)①防止稀盐酸过量

    ②使反应充分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Na2CO3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4)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跟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10%2.2g

    [106/x=

    73

    y×10%=

    44

    2.2g]

    解得:x=5.3g y=36.5g

    NaOH的质量为:13.3g-5.3g=8g

    设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0.5分)

    40 36.5

    8g z×10%

    [40/8g=

    36.5

    z×10%]

    解得 z=73g

    答:(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

    (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73g.

    (3)在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

    点评:

    本题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及其设计实验进行相关方面证明等方面的内容;熟练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