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同样的课,安老师在不同的班级里实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1个回答

  • 很容易理解

    受众不同,教学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风气,课堂活跃程度等都有不同

    因此同一个问题提出,也许在前一个班回答踊跃,反响强烈

    而在后一个班,则死气沉沉……

    所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班级准备教案,对老师来说也是必须的

    孔子就是因材施教的典范

    比如:

    子路问:“听到了(鼓励的话)就该去做吗?”孔子回答:“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鼓励的话)就该去做吗?”孔子回答:“听到了就该去做.”公西华问:“子路问听到了(鼓励的话)就该去做吗,你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了(鼓励的话)就该去做吗,你说听到了就该去做.我很困惑,冒昧的问一下.”孔子回答:“冉有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激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再比如

    孔子弟子中,既有“闻一知十”的颜回,又有“闻一知二”的子贡,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智力较低甚至于“下愚”的学生,只能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如同是“问仁”,孔子的回答却不尽相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讱.”(《论语·颜渊》)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论语·阳货》)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如“问礼”、“问政”、“问君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