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的一点见解,可参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故意照此一说,引诱惠子上钩,陷入自相矛盾的泥潭)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哈哈,惠子果然上钩了,我想他一定在心里乐着呢?)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从这个有趣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一究庄子所运用的反证思想:庄子先是假设惠子是对的,即自己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也就是说,观察者并不是观察对象本身,因此不可能发现观察对象的性质,如果这样,同样可以得出惠子不是庄子本人,因此也不可能知道庄子的所思所想;可是惠子责问庄子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说明惠子已经知道庄子的想法才来问的,这跟假设相互矛盾.所以说,庄子可以知道鱼的快乐.
至于有人提出的庄子“偷换概念”问题,即将“安知”的原意“怎么知道”故意曲解成“哪里知道”的问题,并不能说明庄子答非所问,也不能说明惠子的辩证就是对的,因为这不是他们讨论的核心所在.他们所讨论的,是“能或者不能”,而不是“怎么”或者“哪里”.
OK,此辩论庄子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