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开始对光的认识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而当光电效应发现时光的波动说就不能解释了,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认为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其能量也是不连续的,E=hγ E为光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量,γ为光的频率(不同颜色的光其频率不同,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频率都不同)这就是 “光的粒子说”
2、因为频率是不连续的,能量也就是不连续的所以电子的轨道也不连续,电子的每一个轨道对应一个能级(即能量)
3、这是用实验证明了的, 因为人们开始对光的认识是从“波动说”即光具有波动性(有干涉、衍射、反射、折射、偏振等现象)按波动说能量就能累积,但是光电效应实验是:当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只有满足照射光的频率达到该金属的极限频率(即只有频率大于或等于某一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如果按照光的波动说,不论照射光的频率大小只要照射时间足够长,就应该能够发生光电效应,但实验证明是前者.所以只有当电子吸收的能量达到某一值时(大于等于电离的能量时)才吸收能量并电离.不能电离时,也不是都不吸收,只要吸收的能量=能级差(ΔE=hγ)能级是2 问中说的 比如:氢原子的能级为E1=-13.6ev En=E1/n^2 E2=E1/4 E3=E1/9
还要吗?可能写不下来了 还要怎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