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洞和溶洞的区分~

2个回答

  • 落水洞

    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表面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及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它形成于地下水垂直循环极为流畅的地区,即在潜水面以上,落水洞的形成,在开始阶段,是以沿垂直裂隙溶蚀为主.当孔洞扩大以后,下大雨时,地表大量流水集中落水洞,冲到地下河.洪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石砾,往下倾泻,对洞壁四周进行磨蚀,使落水洞迅速扩大.有时岩体崩塌,也可使落水洞扩大.因此落水洞是流水沿垂直裂隙进行溶蚀、冲蚀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的产物.落水洞也不是一直向下贯通的,当地表水下透一段路程之后,落水洞就会顺着岩层的倾斜方向,或者节理的倾斜情况而发育.在水平地层发育的落水洞,象阶梯那样逐级下降.在节理众多的地层中,又会形成曲折回环的形态.落水洞主要可分为裂隙状的,筒状的,锥状的及袋状的.它们既可直接表现于地表面,也可套置于岩溶漏斗的底部.由于落水洞常沿构造线、裂隙和顺岩层展布方向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因此是判明暗河方向的一种标志.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如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