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之,受人者畏人,给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 我骄也,我能勿畏乎?怎样翻译

1个回答

  • 原话出自《曾子不受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重点实词:

    1.衣(“衣敝衣”的前者):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2.致:动词:给予

    3.修:动词:修饰

    4.奚:疑问代词:什么

    5.全:动词:保全

    6.畏:动词:这里作“感到对人有亏欠”讲

    重点虚词:

    1.以(敝衣以耕):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2.焉:代词:相当于“于是”,可翻译为“到那里”

    3.则:转折连词:却

    特殊句式

    1.奚为不受:介宾倒装.介词“为”的宾语“奚”前置于

    “为”的前面

    2.不我骄也:宾语前置.“骄”的宾语“我”前置的到“骄”的前面了.

    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衣服耕地,鲁国国君派人去那里把当地给他作封邑.并说:“就用这封邑的收入让你穿上贵重点的衣服吧.”曾子不接受.反复又去,还是不接受.出使的人说“这不是先生你求别人的,而是别人献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这句话,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感到对人家有亏欠,给予别人东西的人会对人家傲慢,纵然你们给予我东西而不对我傲慢,可我自己能不觉得对别人有亏欠吗?”最终也没有接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增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