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春”“夜”“雨”都有了,但“喜”字却没有出现过.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

1个回答

  • 唐肃宗上元二年秋一场暴雨袭击了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一座茅草小屋被大风刮坏,茅草被小孩抢走,悲愤至极,茅屋的主人写下了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天下寒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呐喊.这位诗人就是杜甫,对雨,杜甫似乎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厌恶,但是就在同一年,在另一首诗中诗人对雨又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种心境,这首诗就是《春夜喜雨》.

    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诗歌中虽然没有一个喜字,却洋溢着喜悦之情,正是全诗的高明之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就是把雨拟人化了,诗人一开始就用了一个“好”字来赞美春雨,说它知时节.在万物萌芽生长的时刻,春雨悄然而至,如此体贴人意知晓时节,这是多好的春雨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只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表现春雨的好,颔联的润物将春雨的柔情蜜意表达的淋漓尽致.随着和风飘然而落的细雨才将好雨的“好”字落到了实处.面对如此好雨,何以不喜?接着由颈联的烟雨中所见,联想到明日的花重锦官城这一美景,再次的表达了此时作者的感情——喜.

    春夜为时,雨为物.均为实.喜为情,则虚,伴随着诗文,感情洋溢在里面,何须再多一喜字?此字,我知.此情,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