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手分析一下这幅地质图?分析: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二、褶曲和断层等在地质图上的表现三、岩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

1个回答

  • 地质图是客观地质条件的科学反映,它按一定比例、利用一定的图例符号描绘一个地区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石、地质构造等,反映它们的形成时代、分布和相互关系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1、水平岩层

    2、直立岩层

    3、倾斜岩层

    “V”字型法则

    二、褶曲和断层等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褶曲

    1、背斜和向斜的区分

    两翼岩层对称重复出现,从核部到两翼,岩层越

    来越新的为背斜,反之为向斜.

    2、褶皱类型的判读

    1)根据两翼产状

    2)根据褶曲轴的长短

    褶曲轴用平面上各岩层转折端的顶点连线

    3)根据枢纽产状

    3、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

    主要是根据地层的角度不整合关系来确定,即根

    据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相时代来确定.

    二)、断层

    1、纵断层或走向断层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向大体一致

    •上升盘和下降盘判断方法:

    断层线上任一点,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较新 岩层一侧为下降盘;当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而断层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较老岩层一侧为下降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

    2、横断层或斜向断层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向垂直或斜交

    •上升盘和下降盘判断方法:

    横向或斜向断层切过褶皱时,使褶皱核部(或轴部)在断层两侧发生宽窄变化,背斜核部变宽或向斜核部变窄的为上升盘,反之为下降盘;

    横向或斜向断层切割褶皱时,断层两盘核部只

    有位置的错移而无宽窄变化,则为平移断层.

    3、断层时代的确定

    1)、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

    2)、根据断层的相互切割关系或断层与岩体的相

    互关系来判定

    三、岩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1、整合接触:在地质图上表现为岩层时代延续,产

    状一致,岩层界线劈刺平行延伸.

    2、平行不整合接触:表现为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一致,岩层界线平行排列,期间有地

    层缺失,岩层时代不连续.

    3、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同,地层时代不延续,期间有地层缺失,在图上

    表现为较老的一套岩层界线被不整合线切割,而新的一套岩层的界线则与不整合线大致平行延伸.

    四、火成岩体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1、岩基或岩株-岩体界线常穿过不同的围岩界线,

    规模较大为岩基,规模较小为岩株;

    2、岩盘-岩体界线与围岩界线一致,且规则;

    3、岩床-岩体为长条状,延伸方向与围岩走向一致;

    4、岩墙-岩体为长条状,穿过不同的岩层.

    五、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图例

    比例尺:1:1万~1:2千为大比例尺地质图,1:10万~1:400万,或更小的为小比例尺地质图.

    图例:常用各种花纹和符号来表示岩石和地质构造.

    六、读图步骤与分析

    ①地层顺序、产状及其分布,

    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的规模与展布规律,

    ③地质界限与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

    ④侵入岩产状及其与围岩的的关系,

    ⑤水文地质状况,

    ⑥ 矿点与矿田,⑦灾害地质现象.

    • XX地区地质图读图报告(提纲)

    一、绪言

    1、该区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经纬度、大地构造位置、交通、地貌、水文、气候概况等;

    2、地质图的比例尺,实习的目的、要求、日期及组织形式等.

    二、地层

    区域地层概述:按地层的新老时代,自老至新进行描述,包

    括时代、地方性名称、岩性、厚度、分布,与下伏地层的接触

    关系(必要时附素描图).

    三、地质构造

    1、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及两

    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展布情况;

    2、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下盘地层时代、断层走向;

    必要时附断层素描图.

    3、阐述褶皱与断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4、研究区内地质构造的成因分析.

    四、地层接触关系与地质发展阶段

    1、根据地层顺序和地层产状,判断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2、侵入岩产状及其与围岩的的关系;

    3、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

    明研究区地质历史上有哪些大的构造运动事件.

    五、其他方面

    1、水文地质状况;

    2、矿点与矿田;

    3、灾害地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