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由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三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由t1℃时A的溶解度,可以判断溶解后溶液是否饱和;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确定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将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时,与该溶液有关量的变化.根据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及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升温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1)M点是曲线A、C的交点,故其含义是温度为t2时,A,C的溶解度都是60克;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2)t1℃时,A的溶解度为40g,故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40g,所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g
40g+100g×100%=28.6%.从上述溶液中取出2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设需要向其中再加水的质量为x,则20g×28.6%=(20g+x)×10%,x=37.2g.
(3)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法降温或加水的方法.
(4)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也不变;蒸发溶剂水至饱和,溶液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由于溶剂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选②④;
(5)根据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即在t1℃时,三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C>B>A;由于A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给它们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由于t1℃时,A的溶解度小于t2℃时C的溶解度,故升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
故答案为:
(1)温度为t2时,A,C的溶解度都是60克(写都相等也可以);A>B>C;
(2)饱和;37.2克;
(3)降温或加水;
(4)②④(错选、漏选均不给分);
(5)B>C>A.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考点点评: 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